亲,你的浏览版本过低,建议使用IE8以上或其他浏览器,将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。
-
查看详情>>
10月10日,青年文化学者、北京子曰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雅欣,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、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金海峰做客新华网,谈“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。
[主持人]
那你当时写这12篇文章的时候是否就请教了你的老师金老师呢?金老师是什么时候知道她的创意,又是怎么看待国学,用国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您又怎么看待她这12篇文章的呢?
[金海峰]
实际上这12篇文章在今天这么受大家关注,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已经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个主题上教学、科研,大家都已经很熟了
我讲国学的时候发现中国社会发展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,就像老百姓说的人生30年河东、30年河西,人生是这样,社会也是这样。你往回看一下就会发现有一个现象非常巧合,中国革命你如果要从五四运动算,五四运动1919年,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30年,这是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30年;再想想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,也是30年,其实本来是1978年就开始了,但是1979年全社会才开始了这种改革开放的浪潮。你看这两个,都是30年一个节点。
而1979到2009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,一个社会要想良性发展需要三套马车: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。下一个30年文化要大发展、大繁荣,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了,一旦注重到文化的时候,文化不能光当名词解,应该当动词听,以文化人,得把我们现代人通过文明的教化、自我的修养达到一个高度,高度是什么?就是文化的概念。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文化的顶层设计,经济要达到一个标准,文化也要达到一个标准,核心价值观就是文化的标准。而这个标准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追求的理想,就是中国梦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。所以根据这一点大家在一起也要研讨,也要做这方面的教学甚至是科研以及教学科研中的立项,甚至是给一些地方省市领导干部讲座的时候都是以这个专题,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就有一些思考。小曹这方面文笔也比较好,思考得也比较多,就来主笔写这个东西。实际上这里面多数是她的东西,我们就是在旁边给她做一点梳理,有的时候是一些经典的引证,帮着做一些这样的工作。
-
查看详情>>
孔子一生“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”,我对他“高山仰止、景行行止、虽不能之,心向往之”,立志此生亦以“教”“学”两字贯之。今年45岁,从教24年,但觉师生切磋互励,教学相长,每一次开启学生情智之际,也是我身心又一次洗礼之时。教授古典文学先秦两汉部分,基于文史哲相融合的特点,游艺于儒道释诸家之间。服膺老庄,私淑孔孟。《大学》《中庸》诵念千遍。《史记》《汉书》常置枕边,困知勉行、知行合一,自诚而明、内修外用,以“学、志、气、道、行”为独门心法,即“进取的心态、明确的目标、充足力量、正确道路,不断行动”的成功五要素,欲以此重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。
近年游走国内,四方讲学,所到之处,多需我的介绍,这里先贴上我的助手为我写的简介,算是向网友做个自我介绍,可能有“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”之嫌,世道需要,也是无可奈何,只能自嘲地笑笑:
金海峰 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,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,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。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。国家语言文字“十五”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,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。金蛋格规范字书写教学法发明人、专利权人。科研成果获多项国家奖励。发表“儒家成功学”相关论著。开展“儒家文化社会传播的参与性研究”等系列课题研究。
金海峰教授近年致力于国学传播,具有强烈的使命感。由他策划,长春文庙参加了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,2006年海峡两岸联合祭孔。2007年年初,金教授发起组织了“吉林省国学大讲堂”公益活动,坚持用周末时间义务为长春市民讲授《论语》,历史一年半讲完,其间风雨无阻。这些活动带动了长春市,乃至吉林省广大群众学习国学的热情,形成了国学传播文化集群。在吉林省社科联、省图书馆等主办的“社科大讲堂”,吉林省委宣传部与长春市电视台、市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 “国学大讲堂”,举办“《论语》读讲”等讲座近百场,在吉林大学、东北师大、长春理工大学、长春市委党校等省内高校讲座十几场,在电台、电视台讲座十几次,到社区、党政机关、中小学、武警部队、监狱讲座十几次;金教授受国际儒学联合会之聘,先后到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山东大学、吉林大学、中山大学等二十余所高校讲学;到广州市政府、宁波市委、邯郸市政府等党政机关和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公司、安利(中国)公司、光大银行等几十家企业累计讲座近千场,足迹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25个省(市、自治区)。其中,在清华大学的讲座:《大学》《中庸》被其远程教育学院选定为网络课程;《诗经》、“董仲舒”等五个专题,被选入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。
-
查看详情>>
年初,大桥集团的刘丽老师来到素质教育研究会,和我商议联合开办大桥国学班的事。听了她的想法,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件造福社会的好事。
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史,千百年来,无论是匈奴的马队、蒙古的铁骑,还是努尔哈赤的八旗子弟、帝国主义的八国联军,虽然一次次在军事上获得胜利,却不能中断我们的文化传承。文化不绝,民族就不灭。在这个意义上,传承、弘扬我们的文化,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。
近年来,随着“国学热”的持续升温,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,对经典的关注也越来越强烈。神州大地,处处弦歌之声,诵读经典,蔚然成风。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,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时代正在悄然来临!我辈生逢其时,能为文化薪火的传承做些工作,幸何如哉!
我在全国各地讲授国学课程,有很多心得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。在今天,青少年都是伴随着各种卡通片、漫画书成长起来的,而学校的教育往往又着力培养他们成为“应试高手”,由此导致他们的国学积累就十分有限了。我想,让儿童学好基础教育课程的同时,从小对他们加强国学教育非常必要,而且要持之以恒。国学的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、潜移默化的过程,学几篇古文,背几句诗词,都还是表面的东西。它是一种文化底蕴,一种对传统的继承。
儿童在最关键的幼年时段,诵读国学经典篇章,能使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。国学经典众美毕呈,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人的塑造:对崇高道德的体认、对完美人格的追求、对人生价值的探究、对真善美的渴望……《大学》曰:“富润屋,德润身”,经典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,它像春雨一样,在不知不觉中,浸润我们的人生,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、更丰富、更完美。同时达到学习语言、培养情趣、提升素质、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,使儿童日益变得知书明理、善良聪慧且乐观坚定。
五千年的中华文明,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藏。“国学”涵盖文、史、哲多个领域,博大精深,学者一生皓首穷经,恐怕也不能掌握“国学”整体面貌。所以,少儿国学课程讲授哪些内容就是一个难题——经过几轮的讨论,我们才确定以蒙学的《弟子规》《三字经》和儒家经典《论语》《孝经》为教学基本内容,辅以文字学常识和儿童行为规范教育。
经过我的同事焦玉文老师、刘吉山老师等人和大桥集团同仁的共同努力,现在大桥国学课程的启蒙班、初级班、中级班教材已经编写完成,教学设计日臻完善,师资队伍也初具规模。
“内功”已经炼成,“蓝图”已经绘就,随着启动号角的吹响,“大桥国学”必将像“大桥外语”一样在春城大地星火燎原,进而走向全国。
——是以为祝,是以为序。
-
查看详情>>
上大学时,外语学的是日语。记得《东京日本语》教材里有一篇文章,就叫《我的理想,我的梦》,依稀记得内容是讨论人生追求、未来期望的:有的想做护士,有的想做音乐家,好像还有想造飞船的。后来在高校教书,职称熬到了教授,再也不用参加什么外语职称考试了,一大箱子外语书,10元钱就扔给拾废品的,连同那画满单词、句法、惯用型的记忆逐渐淡出了我视线,彻底远离了我的生活。
十年前在吉林长春,我为市民开设“国学大讲堂”,每周六都要讲一上午《论语》,风雨不误,连续讲了一年多。备课的时候,《论语·述而》中有一句话:“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当时心里还嘀咕,《论语》什么都记述,连孔子说一句很久不做梦的话,也都统统收录进来。然而那个周六,当我面对几百听众,把朱熹集注里的释读,讲解给大家,讲到日有所思、夜有所梦,如果夜晚梦都做不到了,说明白天思念的心劲儿就不足了。多少人,年轻时做过许多美好的青春大梦,随着年龄增长,理想却渐行渐远,最后破灭……我已忘却那天都说了什么、怎么说的,但我清晰记得,当时有几位老人,禁不住潸然泪下。
朱熹是这样解释的:“孔子盛时,志欲行周公之道,故梦寐之间,如或见之,至其老而不能行也,则无复是心,而亦无复是梦矣,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。”程子曰:“孔子盛时,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;及其老也,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。盖存道者心,无老少之异;而行道者身,老则衰也。”孔子壮年的时候,立志要推行周公时的礼乐文化,所以梦中好像见到过周公一样。年老力衰,志向逐渐削弱了,没有了心情,也就淡漠了思念,因而叹息自己老之将至了。
中国民间社会,长期流传有《周公解梦》神秘方术,其文献渊源,恐怕与《周礼·春官》所涉及的几种梦的现象有关,中国人一直认为,梦是某种心理暗示或神明的示警,梦与现实之间,存在一定的联系,或者是一种“吸引力法则”,如若朝思暮想,则会美梦成真。因而《诗经》三百篇之首的《关雎》就有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辗转反侧”的例子,最后“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”。
德国犹太人弗洛伊德,有一部著名的心理学著作《梦的解析》,其实是通过催眠术,对人在潜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分析,他以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,最后发现驱使人行为的原动力很大部分源于性意识;弗氏之后又有荣格,他的研究有几分类似于东方的智者,他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,解读人格,提出“集体无意识”,其实对于人而言,更近于“集体文化潜意识”。他关注的是正常人;而被称之为“第三思潮”的马斯洛,则以优秀人群为研究对象,设计出了人的五个需要层次,最高的层次,是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中国人,总是把梦与现实联系起来,充满对未来的展望,这与三位犹太心理学家向人的心理因素分析用力,正好呈现相反的研究方向。—
所以中国人所表达的梦,不是着眼于已然的过去,而是寄希望于发展的未来,中国人的梦,其实是中国人理想、志向的形象化表达。
明白这一点,我们才能真正懂得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在两年前的今天提出“中国梦”:那是把一种民族追求,转化成民众语言;那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,传递成千千万万中国人凝神聚气的志向和能量。
一位杰出领袖所发出的声音,就应该是千百万人心底的声音,它能为人民提供鼓舞的力量,呵护着人心,渡过那漫漫长夜,奔向黎明的曙光,迎接那升起的太阳。
梦想,一旦与志气联系起来,就不是空想,不是痴人说梦。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,“志气”是一大核心主题:志是目标,《尚书》“若射之有志”;气是能量,是动力;就像驾车一样,“志”归方向盘管辖,“气”属发动机系统。
孔子多次言“志”,孟子集中论“气”。孔子一生,志于学、志于道、志于仁,自己的理想,就是老安、少怀、朋友信;孔子认定“三军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”。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又深化发挥,“夫志,气之帅也,气,体之充也”,“吾知言,吾善养我浩然之气”。
“气”是能量,那么“正气”就是正能量,而“浩然之气”,就是正能量的最高体现。
这种能量,对于一个人叫志气,对于一个企业叫核心理念,对于一支军队就叫军魂,对于一个民族就叫民族精神。它超越时代,不关伦理,甚至与政治无涉!只要有人在、民族在,这种健康的文化价值就永恒存在!
“中国梦”就是中国人积极进取、渴望美好、日新又新、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。立自强不息之志,养天地浩然之气!
-
查看详情>>
清明节不仅是追思先祖的日子
更蕴含着憧憬新生的内涵
来文庙听专家细解
清明孝亲祭祖
3日,记者从长春文庙获悉,今日上午他们将联合长春广播电视台,在杏坛广场现场直播“清明诵家风·礼乐美春城”公益活动,与广大市民相约文庙,凭吊先贤、共颂家风。与此同时,他们还将邀请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、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海峰,与现场市民一同分享清明节孝亲祭祖的一些细节。
一家三代共颂“家风”
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千百年来,人们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、追思先人。清明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喜欢感恩的传统美德。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也是中华民族重视孝道、重视家风传承的集中体现。在今年的活动中,长春文庙将联合长春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,挖掘清明节礼俗文化的积极内涵,并将本次清明节活动主题确立为“清明诵家风·礼乐美春城”。
记者了解到,今日上午举行的清明节活动内容丰富,分为主题仪式和传统祭祀仪式两部分。主题仪式有对清明节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解析,有一家三代关于家风的家庭情景诗朗诵,大气磅礴的《中华颂》将体现中华儿女共图民族复兴、共圆中国梦的壮志豪情。
再现明代清明祭祀全过程
在传统祭祀仪式部分,活动将对历史进行追溯,再现明代清明祭祀的全过程。记者了解到,这次活动采用的现代祭祀方式,敬献鲜花和放飞祈福气球。现场的市民都有机会参与放飞祈福气球环节。长春文庙希望通过这次活动,让广大市民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。能用良好的家风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先贤榜样的精神品德来充实自己,能从对先人的追思中吸取生生不息的正能量,为国家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,以此来光耀先辈、告慰后人。
专家细解清明孝亲祭祖
今日活动现场,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、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海峰先生将到现场互动,与市民一同分享清明节孝亲祭祖的一些细节。金海峰觉得,如果春节的主题是身心回家,那么清明节的主题就是孝亲祭祖。
金海峰说,清明这一天,经常是天色阴沉细雨纷纷。这一天,中国人一般是要祭祖的。祭礼,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礼仪之一。祭祖是孝的体现,百行孝为先。在世人眼中,生事爱敬,死事哀戚,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。对死去的先人都不忘祭祀的人,那么对活着的亲人会更孝顺。
金海峰告诉记者,清明节的话题,也不是一味地沉重。古人祭祖扫墓的同时,也会踏青游春、播种春耕。一方面为逝去的悼念,一方面又是对新生的憧憬。
购买讲师联系方式查询服务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0755-83802522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
用户登录